网络时代,你孤独吗?
--读《群体性孤独》有感
工程公司合约办 张菊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一书中所说的: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永远在线”状态,他们期待着被“打扰”,几乎每时每刻都要保持着自己与网络的联系,生怕漏掉一条短信、一句聊天、一个电话。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分开”的理解,也让年轻人失去了“独处”的机会。
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机器人,证明“我们期待科技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第二部分是人类在网络化的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证明“人类对彼此的期待更少了”。
较有感触的是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新兴的通讯手段,让我们开始慢慢的丧失了原有的一些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貌似快捷方便的通讯背后,却是一种渐渐的孤独。书中提到的几种感触是我们所常有的。比如说走进一家咖啡店,很多人会问服务员WIFI密码多少,更多的咖啡店直接把WIFI密码贴在墙上。WIFI已经变成了一种缺失性需要。而有时候,我们把手机忘在家里或办公室,仍然能感受到手机在震动,手机铃在想,用书中的话说“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幻肢痛”。抗战年间,部队常常会把稻草人作为假想敌,练刺杀,待到真正的敌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也可以英勇的放前冲,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现在这样的体验在网络中便可以完成。曾经出现过一个新闻,一个小孩和他的朋友把他奶奶打死了,却没有一点负罪感,当被讯问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死了没关系,过一会就会活过来,游戏里都是这样的。想来都有些恐怖。
互联网时代,人们也渐渐的开始失去了慢下来的能力,失去了安静下来的那份从容。过去,人们驻足听马车,脚步或是邮车的声音,它们带来了远方的消息,而如今,只要有片刻的闲暇,人们就会去查看自己的邮件、短信和即时信息。游戏玩家亦可以通过网上的群体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塑造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完美的“第二人生”。网络成了电子版的鸦片,让许多人深陷其中,只要断网一定的时间,就会浑身不自在。
我们常常在陌生人的面前侃侃而谈,却在亲密的人之间保持着沉默。朋友聚会的时候,夫妻回家的时候,各自抱着一个手机,而忽视对方的存在成了一种常态。近期流行的说法,拆散婚姻的小三常常是手机,让小孩和父母感受不到关爱的帮凶也是手机,对于这种说法我感同身受。
书中提到一个养老院院长的话,说:“我们并不是因为年老而变得像孩子一样,但是因为老年人更加依赖别人,因此外表看起来似乎很孩子气。很多时候,我们都用这种错误的理解去对待老人,结果是可以为老人为孩子提供依靠的人却在依赖网络。”
网络时代,你孤独吗?孤独的和网络在一起,或者是和网络一起孤独?是你忽略了身边的人,还是身边的人忽略了你?
或许,是我们该和手机和网络做冷处理的时候了。
赣州城投
赣州土地置业
赣州建工集团
民晟实业公司
纪检举报平台
网络时代,你孤独吗?
--读《群体性孤独》有感
工程公司合约办 张菊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一书中所说的: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永远在线”状态,他们期待着被“打扰”,几乎每时每刻都要保持着自己与网络的联系,生怕漏掉一条短信、一句聊天、一个电话。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分开”的理解,也让年轻人失去了“独处”的机会。
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机器人,证明“我们期待科技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第二部分是人类在网络化的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证明“人类对彼此的期待更少了”。
较有感触的是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新兴的通讯手段,让我们开始慢慢的丧失了原有的一些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貌似快捷方便的通讯背后,却是一种渐渐的孤独。书中提到的几种感触是我们所常有的。比如说走进一家咖啡店,很多人会问服务员WIFI密码多少,更多的咖啡店直接把WIFI密码贴在墙上。WIFI已经变成了一种缺失性需要。而有时候,我们把手机忘在家里或办公室,仍然能感受到手机在震动,手机铃在想,用书中的话说“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幻肢痛”。抗战年间,部队常常会把稻草人作为假想敌,练刺杀,待到真正的敌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也可以英勇的放前冲,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现在这样的体验在网络中便可以完成。曾经出现过一个新闻,一个小孩和他的朋友把他奶奶打死了,却没有一点负罪感,当被讯问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死了没关系,过一会就会活过来,游戏里都是这样的。想来都有些恐怖。
互联网时代,人们也渐渐的开始失去了慢下来的能力,失去了安静下来的那份从容。过去,人们驻足听马车,脚步或是邮车的声音,它们带来了远方的消息,而如今,只要有片刻的闲暇,人们就会去查看自己的邮件、短信和即时信息。游戏玩家亦可以通过网上的群体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塑造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完美的“第二人生”。网络成了电子版的鸦片,让许多人深陷其中,只要断网一定的时间,就会浑身不自在。
我们常常在陌生人的面前侃侃而谈,却在亲密的人之间保持着沉默。朋友聚会的时候,夫妻回家的时候,各自抱着一个手机,而忽视对方的存在成了一种常态。近期流行的说法,拆散婚姻的小三常常是手机,让小孩和父母感受不到关爱的帮凶也是手机,对于这种说法我感同身受。
书中提到一个养老院院长的话,说:“我们并不是因为年老而变得像孩子一样,但是因为老年人更加依赖别人,因此外表看起来似乎很孩子气。很多时候,我们都用这种错误的理解去对待老人,结果是可以为老人为孩子提供依靠的人却在依赖网络。”
网络时代,你孤独吗?孤独的和网络在一起,或者是和网络一起孤独?是你忽略了身边的人,还是身边的人忽略了你?
或许,是我们该和手机和网络做冷处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