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自信”到“个人自信”
——浅读张维为“中国三部曲”有感
集团综合管理部 肖舒凝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教授在一场名为《中国信心》的演讲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和有力发声。中国这个超级大国正在以令世界震撼的速度崛起,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这场盛大崛起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感受者。这个国家的和平稳定、经济力量、文化底蕴给了我们安身立命、自强自信、丰富美满的环境和生活,这些都是我们面对世界充满自信的底气。
今天向大家分享的这套书是张维为的“大国三部曲”——《大国触动》、《大国震撼》、《大国超越》,作者在这套书里表达了他的几个基本观点:一、中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模式”的成功,二、以“中国话语”——“良政”与“劣政”来衡量政府的好坏,三、中国崛起震撼了世界,中国应该平视西方,中国人要自信。
《中国触动》主要写作者亲身走访百国对比中国发展模式和西方发展模式的实地观察思考和全方位的比较,《中国震撼》是对中国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逻辑分析,《中国超越》则对前两本的核心思想做总结,以及中国应该平视西方、终能超越西方的展望。作者走访百国后亲身实地体验和观察了第三世界各国、欧盟和美国等上百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结合数据调查,对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城市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度、人均寿命等做了多方位的对比(《中国触动》),总结出中国的高速崛起归根到底是走了一条与世界各国完全不同的独特的道路——把这种道路总结为“中国模式”,分析了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如何在“中国模式”下发挥“1+1大于2”效应——现代性+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效应,实现高速发展。拥有着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社会、政治、经济,我们的发展模式注定是独特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而对比“西方模式”陷入的种种局限和困境更是有可能胜出的,更成功的模式,我们应该输出“中国话语”和“中国标准”(《中国震撼》)。我们有良好的制度和治理,历史证明了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应该平视西方,终能超越西方。(《中国超越》)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占世界的60%-70%以上,国产“高铁奇迹”都证明了中国实力,这一届里约奥运会网民倡导的反“唯金牌论”,更加重视竞技体育本身的意义也说明了我们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民族自强自信的日益增长。
“中国模式”给了我们“中国自信”,而我们个人的课题则是从“中国自信”到“个人自信”的转换。
一、自信的基础在于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
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国家制度的成功,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要从各项客观硬指标到各类民调等数据对比,到世界各国实地走访观察,与历史数据的对比,横向纵向的对比,达到一种客观理性而又准确真实的认识。既不过度偏激的看轻我们的国家,盲目抨击我们的政府——看到我们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如上海、重庆等高速发展的城市已经赶超了发达国家的很多重要城市,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人均购买力向美国逼近;在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看到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不可挽回的遭到破坏,我们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在越拉越大。看到好的方面同时警惕坏的方面。这种理性客观的认识才是真实的,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没有这样一种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认识,我们的自信就是一场空谈,是一种虚假。
对于个人来说,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理性地评估自己,既不妄自菲薄随意贬低自己,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也不必要有无端的优越感;既不看轻自己也不轻易评价他人,保持一种公正的态度,以同一支尺子衡量自己和他人;既不因一时的失败灰心丧气,也不以一时的成功停止奔跑的脚步。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辨清方向,朝目标勇敢进发。在工作中更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能量。
二、自信的增长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自我调整、自我创新,更要求我们终生学习、不断磨练
开放性、持续性、以实践为导向的改革让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的理想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与时俱进的改革才是“中国模式”的深刻内涵。许多欧美国家过去20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可能自以为是发达国家就自满自足了。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和进步,整个国家面貌也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个人来说,保持终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态度,一位哲人说过:“比学习更重要的是练习”,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持续磨炼自己的技艺,一次次超越自己,一名职业运动员说道:“感谢以前的自己没有放弃,现在的我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越来越靠近梦想。”不断丰满自己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生命里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追求极致。这才是不断增长自信的“内功心法”。
在不断改革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要遵循规律,找到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拥有着超级复杂的国情,我们的人口、国土、历史、文化、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更是属于上个世纪,“摸着石头过河”、鼓励试验、鼓励创新、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探索出来的模式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遵循个人的发展规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网红”现象、“长板理论”、“定制化服务”,个性化、个体的需求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人群中做被看见的那个?如何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站在风口上的猪”遵循规律,学会乘势而上猪也能飞了。
总之,增长自信要有不断向上、持续进步的精神,走进“自信——发展进步——更自信”的良性循环,要找到规律,发展个性、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自信要尊崇“和而不同”的理念
“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涵是:和谐与包容。和谐不是一种消极的妥协,而是寻求积极的对立平衡,有原则地“求大同、存小异”,才能积极稳健、稳定有序的发展。今天的国学热、中国文化热、慈善事业热、回归自然热,实际上折射出了国民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是中国遵循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问题越来越多,全球化合作越来越频繁,从反恐到全球变暖、从环境治理到消除贫困、从防止流行性疾病到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都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协商来妥善处理;“丝绸之路经济带”、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也都需要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同步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自信不是一种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的自信,人的第一性是社会性,人总是身处人群之中,而在社会里,要始终尊重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个体无论年龄身份长相背景,都有各自的历史和经历,各自有“不同”,认识这种不同,取其长补己短,也因这种不同,才会有更多的观点,更新奇的方法,更多样的选择,这才组成了这个丰富而又精彩的世界。也更要求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女性代表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在许多国家留下了令人赞叹的建筑,是无数建筑学子的一代偶像。要对事物有“兼听则明”的态度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自信也是一种时代的传递,我们的社会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有更包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不要盲目批驳“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盲目定义他们为“宽松世代”。里约奥运会的各类运动项目都有90后运动员,他们已经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争金夺银;有00后青年偶像已经能开万人的演唱会。新一代或许还不够强大,或许还有很多不足,但他们正在不断成长,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保持开放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毕竟我们国家的明天归根结底是属于年轻一代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也许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闪耀的颜值,没有独特的天赋,作为一个平凡人,做不出伟大的、改变历史、让世人铭记的事,但也可以在个人的岗位上通过长久的持续的努力,得到自己的小成就、小获得。这些小成就在时间的累积下,也会逐渐变成一件庞大的事情了,这不也是一种伟大吗。只要我们总是向着阳光、实事求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乐观开放、认真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认真地生活、不庸俗、不懒惰、健康有活力、严谨而有趣,我们就是最棒的,最自信的!
我们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更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有拼搏精神、开放包容的现代性新人类而自强自信。
赣州城投
赣州土地置业
赣州建工集团
民晟实业公司
纪检举报平台
由“中国自信”到“个人自信”
——浅读张维为“中国三部曲”有感
集团综合管理部 肖舒凝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教授在一场名为《中国信心》的演讲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和有力发声。中国这个超级大国正在以令世界震撼的速度崛起,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这场盛大崛起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感受者。这个国家的和平稳定、经济力量、文化底蕴给了我们安身立命、自强自信、丰富美满的环境和生活,这些都是我们面对世界充满自信的底气。
今天向大家分享的这套书是张维为的“大国三部曲”——《大国触动》、《大国震撼》、《大国超越》,作者在这套书里表达了他的几个基本观点:一、中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模式”的成功,二、以“中国话语”——“良政”与“劣政”来衡量政府的好坏,三、中国崛起震撼了世界,中国应该平视西方,中国人要自信。
《中国触动》主要写作者亲身走访百国对比中国发展模式和西方发展模式的实地观察思考和全方位的比较,《中国震撼》是对中国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逻辑分析,《中国超越》则对前两本的核心思想做总结,以及中国应该平视西方、终能超越西方的展望。作者走访百国后亲身实地体验和观察了第三世界各国、欧盟和美国等上百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结合数据调查,对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城市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度、人均寿命等做了多方位的对比(《中国触动》),总结出中国的高速崛起归根到底是走了一条与世界各国完全不同的独特的道路——把这种道路总结为“中国模式”,分析了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如何在“中国模式”下发挥“1+1大于2”效应——现代性+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效应,实现高速发展。拥有着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社会、政治、经济,我们的发展模式注定是独特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而对比“西方模式”陷入的种种局限和困境更是有可能胜出的,更成功的模式,我们应该输出“中国话语”和“中国标准”(《中国震撼》)。我们有良好的制度和治理,历史证明了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应该平视西方,终能超越西方。(《中国超越》)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占世界的60%-70%以上,国产“高铁奇迹”都证明了中国实力,这一届里约奥运会网民倡导的反“唯金牌论”,更加重视竞技体育本身的意义也说明了我们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民族自强自信的日益增长。
“中国模式”给了我们“中国自信”,而我们个人的课题则是从“中国自信”到“个人自信”的转换。
一、自信的基础在于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
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国家制度的成功,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要从各项客观硬指标到各类民调等数据对比,到世界各国实地走访观察,与历史数据的对比,横向纵向的对比,达到一种客观理性而又准确真实的认识。既不过度偏激的看轻我们的国家,盲目抨击我们的政府——看到我们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如上海、重庆等高速发展的城市已经赶超了发达国家的很多重要城市,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人均购买力向美国逼近;在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看到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不可挽回的遭到破坏,我们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在越拉越大。看到好的方面同时警惕坏的方面。这种理性客观的认识才是真实的,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没有这样一种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认识,我们的自信就是一场空谈,是一种虚假。
对于个人来说,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理性地评估自己,既不妄自菲薄随意贬低自己,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也不必要有无端的优越感;既不看轻自己也不轻易评价他人,保持一种公正的态度,以同一支尺子衡量自己和他人;既不因一时的失败灰心丧气,也不以一时的成功停止奔跑的脚步。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辨清方向,朝目标勇敢进发。在工作中更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能量。
二、自信的增长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自我调整、自我创新,更要求我们终生学习、不断磨练
开放性、持续性、以实践为导向的改革让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的理想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与时俱进的改革才是“中国模式”的深刻内涵。许多欧美国家过去20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可能自以为是发达国家就自满自足了。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和进步,整个国家面貌也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个人来说,保持终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态度,一位哲人说过:“比学习更重要的是练习”,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持续磨炼自己的技艺,一次次超越自己,一名职业运动员说道:“感谢以前的自己没有放弃,现在的我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越来越靠近梦想。”不断丰满自己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生命里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追求极致。这才是不断增长自信的“内功心法”。
在不断改革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要遵循规律,找到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拥有着超级复杂的国情,我们的人口、国土、历史、文化、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更是属于上个世纪,“摸着石头过河”、鼓励试验、鼓励创新、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探索出来的模式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遵循个人的发展规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网红”现象、“长板理论”、“定制化服务”,个性化、个体的需求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人群中做被看见的那个?如何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站在风口上的猪”遵循规律,学会乘势而上猪也能飞了。
总之,增长自信要有不断向上、持续进步的精神,走进“自信——发展进步——更自信”的良性循环,要找到规律,发展个性、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自信要尊崇“和而不同”的理念
“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涵是:和谐与包容。和谐不是一种消极的妥协,而是寻求积极的对立平衡,有原则地“求大同、存小异”,才能积极稳健、稳定有序的发展。今天的国学热、中国文化热、慈善事业热、回归自然热,实际上折射出了国民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是中国遵循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问题越来越多,全球化合作越来越频繁,从反恐到全球变暖、从环境治理到消除贫困、从防止流行性疾病到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都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协商来妥善处理;“丝绸之路经济带”、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也都需要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同步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自信不是一种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的自信,人的第一性是社会性,人总是身处人群之中,而在社会里,要始终尊重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个体无论年龄身份长相背景,都有各自的历史和经历,各自有“不同”,认识这种不同,取其长补己短,也因这种不同,才会有更多的观点,更新奇的方法,更多样的选择,这才组成了这个丰富而又精彩的世界。也更要求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女性代表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在许多国家留下了令人赞叹的建筑,是无数建筑学子的一代偶像。要对事物有“兼听则明”的态度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自信也是一种时代的传递,我们的社会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有更包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不要盲目批驳“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盲目定义他们为“宽松世代”。里约奥运会的各类运动项目都有90后运动员,他们已经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争金夺银;有00后青年偶像已经能开万人的演唱会。新一代或许还不够强大,或许还有很多不足,但他们正在不断成长,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保持开放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毕竟我们国家的明天归根结底是属于年轻一代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也许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闪耀的颜值,没有独特的天赋,作为一个平凡人,做不出伟大的、改变历史、让世人铭记的事,但也可以在个人的岗位上通过长久的持续的努力,得到自己的小成就、小获得。这些小成就在时间的累积下,也会逐渐变成一件庞大的事情了,这不也是一种伟大吗。只要我们总是向着阳光、实事求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乐观开放、认真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认真地生活、不庸俗、不懒惰、健康有活力、严谨而有趣,我们就是最棒的,最自信的!
我们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更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有拼搏精神、开放包容的现代性新人类而自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