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悦读
邓明伟:《信念如歌,转变作风从我做起》
发布时间:2016-12-31

信念如歌,转变作风从我做起

振兴公司资产经营办 邓明伟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名是《雷锋日记选》,这本书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向人们展示雷锋的事迹。文中质朴的辞藻和篇章,带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和反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进取、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雷锋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我认为雷锋更代表着一种“精气神”,像一种力,可以振奋人心;像一种榜样,可以指引方向。

雷锋于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望城县的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队伍的战士们,住下来后便向老乡们嘘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去参军的愿望。1959年12月初,雷锋迫切地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1月8日,他领到了入伍通知书。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19岁的雷锋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富有活力,满腹理想,就像待航的帆船,只需一阵轻轻的海风吹过,便能远航。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学习雷锋的地方,学习他的那种精气神。

那什么才是精气神呢?书中有这样的注解,“精气神”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古人的生命哲学认为,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惟有三者合一,‘精气神’旺盛,人才可以笑对人生。”作为人类生命的构成要素,精、气、神三者相互作用,是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力量和功能。如果缺乏“精气神”,人也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谓“有体无魂”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说,作为人的生命要素,“精气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一种类似现代科学中所谓“能”或“场”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一种玄虚、缥缈的东西。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管子》、《孟子》等著作对“精气神”都有论述,汉魏以来许多典籍更是从各个方面对 “精气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代诗人袁枚的“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等经典名句,就是对“精气神”文化精辟的诠释和对生命的一种深刻感悟。

这就是“精气神”,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精气神”呢?我是这样认为的,“精气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念、思想、气量和境界。它是一种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的精神。奋发向上、拼搏进取、自强不息,是有为者必备的品格,是一个人“精气神”的内在要求。惟有如此,人才有活力,事业才会成功;反之,则会安于现状,一事无成。身处顺境莫骄躁,面临逆境莫自怠。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曲折,需要的是一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需要的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需要的是一种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般的埋头苦干精神。它也是一种敢于负责、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揽功,不诿过,敢于承担责任,甚至风险,这是一名成事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那么,作为一名年轻人怎样才能做到“精气神”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认为一是要有蓬勃朝气,不能暮气沉沉,更不能怨气满腹。比如在工作中不能垂头丧气,老是抱怨工作岗位、职务、待遇、收入不理想,整天如愤青一样愤愤然,须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还需心平气和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待飞的雄鹰,将展翅翱翔于九天之巅。展望未来,我们年轻人“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二是要昂扬志气,要有骨气,但不能有傲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年轻人的志气就是其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三是要有无畏勇气,要豪气十足,还要一团和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具备的宝贵品质。迎难而上是需要勇气的,要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逆势而上的豪气,“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这就是我从《雷锋日记选》中所读到的点滴感悟。

最后,用曾国藩的诗词结束今天的分享“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要用全部的赤诚和智慧投身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响应集团的号召,转变作风、提升效率、加强服务、塑造形象,为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做优而不懈奋斗。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幸福赣州做出新的贡献!

点击关注赣州城投
点击关注更多
  • 赣州城投

  • 赣州土地置业

  • 赣州建工集团

  • 民晟实业公司

  • 纪检举报平台

邓明伟:《信念如歌,转变作风从我做起》
发布时间:2016-12-31

信念如歌,转变作风从我做起

振兴公司资产经营办 邓明伟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名是《雷锋日记选》,这本书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向人们展示雷锋的事迹。文中质朴的辞藻和篇章,带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和反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进取、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雷锋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我认为雷锋更代表着一种“精气神”,像一种力,可以振奋人心;像一种榜样,可以指引方向。

雷锋于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望城县的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队伍的战士们,住下来后便向老乡们嘘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去参军的愿望。1959年12月初,雷锋迫切地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1月8日,他领到了入伍通知书。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19岁的雷锋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富有活力,满腹理想,就像待航的帆船,只需一阵轻轻的海风吹过,便能远航。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学习雷锋的地方,学习他的那种精气神。

那什么才是精气神呢?书中有这样的注解,“精气神”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古人的生命哲学认为,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惟有三者合一,‘精气神’旺盛,人才可以笑对人生。”作为人类生命的构成要素,精、气、神三者相互作用,是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力量和功能。如果缺乏“精气神”,人也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谓“有体无魂”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说,作为人的生命要素,“精气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一种类似现代科学中所谓“能”或“场”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一种玄虚、缥缈的东西。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管子》、《孟子》等著作对“精气神”都有论述,汉魏以来许多典籍更是从各个方面对 “精气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代诗人袁枚的“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等经典名句,就是对“精气神”文化精辟的诠释和对生命的一种深刻感悟。

这就是“精气神”,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精气神”呢?我是这样认为的,“精气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念、思想、气量和境界。它是一种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的精神。奋发向上、拼搏进取、自强不息,是有为者必备的品格,是一个人“精气神”的内在要求。惟有如此,人才有活力,事业才会成功;反之,则会安于现状,一事无成。身处顺境莫骄躁,面临逆境莫自怠。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曲折,需要的是一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需要的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需要的是一种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般的埋头苦干精神。它也是一种敢于负责、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揽功,不诿过,敢于承担责任,甚至风险,这是一名成事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那么,作为一名年轻人怎样才能做到“精气神”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认为一是要有蓬勃朝气,不能暮气沉沉,更不能怨气满腹。比如在工作中不能垂头丧气,老是抱怨工作岗位、职务、待遇、收入不理想,整天如愤青一样愤愤然,须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还需心平气和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待飞的雄鹰,将展翅翱翔于九天之巅。展望未来,我们年轻人“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二是要昂扬志气,要有骨气,但不能有傲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年轻人的志气就是其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三是要有无畏勇气,要豪气十足,还要一团和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具备的宝贵品质。迎难而上是需要勇气的,要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逆势而上的豪气,“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这就是我从《雷锋日记选》中所读到的点滴感悟。

最后,用曾国藩的诗词结束今天的分享“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要用全部的赤诚和智慧投身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响应集团的号召,转变作风、提升效率、加强服务、塑造形象,为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做优而不懈奋斗。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幸福赣州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