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悦读
宋云彤:《读<强权与铁腕:普京传>有感》
发布时间:2017-04-25

《强权与铁腕:普京传》有感

城兴公司投资部 宋云彤

说起普金,他上能开飞机,下能潜深海,玩转克格勃,屹立全世界,谁敢想一个国家领导人这么“有才”。所以我带着浓厚的兴趣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强权与铁腕:普京传》,虽然这本书略显枯燥,全书漫谈普京与他的政治改革,尤其在国际政治外交方面花了极大的篇幅,但是其中不乏思考的闪光点。翻阅完这本书,心中还是久久无法平静。

《强权与铁腕:普京传》的作者是安格斯•罗克斯伯勒,他是一名英国著名新闻记者,可能因为作者是一个英国人,由于崇尚西方民主的普世价值,他在某些方面对普京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也在某些段落中透露出他对这个国家的偏见和对人物的厌恶感。有时让人感觉有失偏颇。但是总体来说,英国人的视角可能会因为距离相对较远而看得更清楚,写出立场更中立、看法更客观而全面的史实。而且,这位安格斯是一个曾经被认为是间谍而驱逐,后来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俄政府的新闻顾问,身份的戏剧性和特殊性让他更容易接近俄罗斯的权力内部一探究竟,所以整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故事的开始当然是普京第一次出任总统,有多少人会忘记当时普京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引用彼得大帝的一句话“给我二十年,我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说着如此豪言壮语,普京走马上任,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克格勃特工头领,转变为国家领导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可谓是一片黑暗。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巨大损失,经济结构的极不合理,而经济的转型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差距,滋生了大量犯罪,导致社会极度不稳定,人心惶惶,人民在匮乏的物质生活中竟然也找不到一点点精神食粮。此外叶利钦本人行事作风偏“软弱”,尤其是在俄美外交中,很多时候作为美国大哥的“小跟班”,一切造就了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昏暗。而普京的上任给俄罗斯立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普京的强硬是人所周知的。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他都是雷厉风行毫不手软。8年之间,对于国内,他打击恐怖主义的车臣战争,打击国内的金融寡头,改变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加强国家的军事国防建设,改善民生,改变俄罗斯贫困和积弱的现状,把经济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稳固了俄罗斯的经济。这是为强权。而在外交上,他实施双翼外交,东西方并进,他的能言善辩,冷静沉着的普京在国际事物的风云变化中出尽了风头。记得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虽然饱受西方国家的诟病,却也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俄罗斯虽然辉煌不在,但却决不是人见人欺的软柿子,在事关国家的利益和荣誉的时候,俄罗斯绝对不会姑息。而至于西方国家的批评,一个真正的强人是不会放在眼里的,西方国家批评他越严厉,他也会更严厉的反击。姑且不论普京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至少这种态度就足够配得上“大国”和“强人”的称号。

然而,普京在达成他所要的俄罗斯的强大与稳定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阴暗手段,他先是禁锢了讽刺质疑自己的媒体,之后又降服了不听话的商业、工业寡头们,凡是违逆他的统统不放过,而且处理的手段很不光明,例如特工暗杀等手段,可谓强权,大有一种隐隐的金戈铁马的感觉。普京变得越来越冷漠,像一只豹子一样,冷冷的盯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别的事情他不管,谁要是敢动他的国家利益,他必然会发动雷霆一击,狠狠打击,铁腕手段风行。不论对外还是对内,所谓民主,这时已经渐渐走远。他带来了稳定,可是没能带来民主。

《强权与铁腕:普京传》所罗列的普京各种言行都表明,在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自由之间,普京更看重前者,或者是只看重前者。前苏联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在很多问题上的思维都是苏联式的,比如他会很自然地认为,国家强大了自然会带给人民幸福。而无情的事实却是,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但是脱离人民的幸福而寻求的国家强大,只能是铁箱子盛放玻璃杯,看似强大其实却不堪一击。普京的集权政治保证了国家主权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但其利用政党政治把控国家杜马,侵蚀各民主邦国国家权力,打压持不同政见的在野党,导致总统权力无限大,专制的迹象已经显现,是极不利于俄罗斯的民主进程和政治改良的。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并不完全符合俄罗斯的现状。而他在经济方面却确实乏善可陈,俄罗斯市场的活力也受到多方质疑,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印证了俄罗斯经济存在很大问题,在很多书中都提到对俄罗斯经济前景的担忧,我想这些也许才是普京在未来几年真正需要去做的。

从克格勃特工到一国总统,从沈默寡言到高调言辞。普京,世界对他的关注和争议从未停止。他恢复了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却压制自由。他深得广大民心,却被西方诟病。他的铁腕、他的骄傲、他对西方的强硬态度、他及其背后的这个国家,都成了一个谜。

点击关注赣州城投
点击关注更多
  • 赣州城投

  • 赣州土地置业

  • 赣州建工集团

  • 民晟实业公司

  • 纪检举报平台

宋云彤:《读<强权与铁腕:普京传>有感》
发布时间:2017-04-25

《强权与铁腕:普京传》有感

城兴公司投资部 宋云彤

说起普金,他上能开飞机,下能潜深海,玩转克格勃,屹立全世界,谁敢想一个国家领导人这么“有才”。所以我带着浓厚的兴趣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强权与铁腕:普京传》,虽然这本书略显枯燥,全书漫谈普京与他的政治改革,尤其在国际政治外交方面花了极大的篇幅,但是其中不乏思考的闪光点。翻阅完这本书,心中还是久久无法平静。

《强权与铁腕:普京传》的作者是安格斯•罗克斯伯勒,他是一名英国著名新闻记者,可能因为作者是一个英国人,由于崇尚西方民主的普世价值,他在某些方面对普京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也在某些段落中透露出他对这个国家的偏见和对人物的厌恶感。有时让人感觉有失偏颇。但是总体来说,英国人的视角可能会因为距离相对较远而看得更清楚,写出立场更中立、看法更客观而全面的史实。而且,这位安格斯是一个曾经被认为是间谍而驱逐,后来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俄政府的新闻顾问,身份的戏剧性和特殊性让他更容易接近俄罗斯的权力内部一探究竟,所以整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故事的开始当然是普京第一次出任总统,有多少人会忘记当时普京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引用彼得大帝的一句话“给我二十年,我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说着如此豪言壮语,普京走马上任,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克格勃特工头领,转变为国家领导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可谓是一片黑暗。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巨大损失,经济结构的极不合理,而经济的转型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差距,滋生了大量犯罪,导致社会极度不稳定,人心惶惶,人民在匮乏的物质生活中竟然也找不到一点点精神食粮。此外叶利钦本人行事作风偏“软弱”,尤其是在俄美外交中,很多时候作为美国大哥的“小跟班”,一切造就了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昏暗。而普京的上任给俄罗斯立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普京的强硬是人所周知的。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他都是雷厉风行毫不手软。8年之间,对于国内,他打击恐怖主义的车臣战争,打击国内的金融寡头,改变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加强国家的军事国防建设,改善民生,改变俄罗斯贫困和积弱的现状,把经济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稳固了俄罗斯的经济。这是为强权。而在外交上,他实施双翼外交,东西方并进,他的能言善辩,冷静沉着的普京在国际事物的风云变化中出尽了风头。记得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虽然饱受西方国家的诟病,却也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俄罗斯虽然辉煌不在,但却决不是人见人欺的软柿子,在事关国家的利益和荣誉的时候,俄罗斯绝对不会姑息。而至于西方国家的批评,一个真正的强人是不会放在眼里的,西方国家批评他越严厉,他也会更严厉的反击。姑且不论普京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至少这种态度就足够配得上“大国”和“强人”的称号。

然而,普京在达成他所要的俄罗斯的强大与稳定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阴暗手段,他先是禁锢了讽刺质疑自己的媒体,之后又降服了不听话的商业、工业寡头们,凡是违逆他的统统不放过,而且处理的手段很不光明,例如特工暗杀等手段,可谓强权,大有一种隐隐的金戈铁马的感觉。普京变得越来越冷漠,像一只豹子一样,冷冷的盯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别的事情他不管,谁要是敢动他的国家利益,他必然会发动雷霆一击,狠狠打击,铁腕手段风行。不论对外还是对内,所谓民主,这时已经渐渐走远。他带来了稳定,可是没能带来民主。

《强权与铁腕:普京传》所罗列的普京各种言行都表明,在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自由之间,普京更看重前者,或者是只看重前者。前苏联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在很多问题上的思维都是苏联式的,比如他会很自然地认为,国家强大了自然会带给人民幸福。而无情的事实却是,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但是脱离人民的幸福而寻求的国家强大,只能是铁箱子盛放玻璃杯,看似强大其实却不堪一击。普京的集权政治保证了国家主权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但其利用政党政治把控国家杜马,侵蚀各民主邦国国家权力,打压持不同政见的在野党,导致总统权力无限大,专制的迹象已经显现,是极不利于俄罗斯的民主进程和政治改良的。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并不完全符合俄罗斯的现状。而他在经济方面却确实乏善可陈,俄罗斯市场的活力也受到多方质疑,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印证了俄罗斯经济存在很大问题,在很多书中都提到对俄罗斯经济前景的担忧,我想这些也许才是普京在未来几年真正需要去做的。

从克格勃特工到一国总统,从沈默寡言到高调言辞。普京,世界对他的关注和争议从未停止。他恢复了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却压制自由。他深得广大民心,却被西方诟病。他的铁腕、他的骄傲、他对西方的强硬态度、他及其背后的这个国家,都成了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