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悦读
李勇:《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发布时间:2017-07-05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城兴公司投资部 李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很久没有参加过演讲了,昨天特意剪了个快剪,剪完追悔莫及。不过,如果大家能给我一个小小的掌声鼓励,我还是会觉得很值。

好了,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演讲

一、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近代、现代有许多名人高度赞扬甚至崇拜王阳明的思想:

震廷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

阳明心学,是我终生的精神食粮。——蒋介石

王阳明的独具谋略,娴于兵法,是无可置疑的军事天才。—余秋雨(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我推崇王阳明,是因为他在朱熹理学已经成为正统的环境下,提出心学,有革命性的意义——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习近平为什么阳明心学为何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多名人对他推崇备至呢?

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阳明心学能给人向上的力量,前进的动力,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这里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下王阳明及其心学的核心思想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二、心学核心思想

(一)心即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二)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发正心、树正念走正道、立正业”、慎独自守、磊落坦荡、正大光明”、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成功依靠“致良知”,不靠巧取豪夺、投机取巧、侥幸撞运、聪明把戏、厚黑伎俩

(三)知行合一

知,就是指知善知恶的良知 。行,行为,行动。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

(四)立德、立功、立言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是古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不管王阳明主观意识是否追求,但客观上已被人打上这个“三不朽,两个半”的烙印,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

三、阳明心学对我们的启示:树五型风尚——塑造“五型”员工

(一)学习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就是考大学呗!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而言,就是要获得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呗!是的,这些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外在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达到了,还要不要学习?如有了工作之后还要不要学习,取得了一定成就之后还要不要学习?

我觉得,阳明心学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疑惑,“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如果连“知”都不了解,如何“知行合一”,如果不能更好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你根本不能分辨事物的好坏和事情的对错。真正的学习是来自有困惑,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当你真的感到有困惑时,你就会主动地去求教,求索,这时你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才是一种充满热情的学习。

主动学习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上路阶段”。只有你自己有学习的动力,你才会费尽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学习,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吸收最多的知识。

持续学习是学习的“高速路阶段”。只有有计划的学习,把学习当做生活的习惯,这样的常态才能保证你对学习的付出能得到更大的回报,学习不是做生意,付出一的成本就能收获二的收益。学习往往是前期投入大,回报小;而持续下去,你会发现回报越来越大。

全面学习是学习的“国道阶段”。在工作中,不仅要学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多了解同行业中的行业动态;不仅要学习本行业的问题,也要了解其他行业动态、社会问题、国际动态等情况。

(二)担当型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引申到工作上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做担当型员工,我认为的担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己,在符合大局利益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利益做担当。我想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还有一方面是为公,当个人利益和大局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我们要有真正的担当精神,要有为大我牺牲小我的精神,要明白利大我就是利小我的精神。

(三)适应型

“在其位谋其政”,不管你身处于什么环境,首先你先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把工作做精,把工作做,把工作做出彩。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要有把每个岗位做精的信心和责任。

(四)创新型

创新,首先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思想有很深刻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一是对工作方法等提出改进,能减少时间增进效率的方法就是创新的好方法;也是对传统思想的冲击,创新的思想也能让公司的脚步跟上当前市场的步伐。

(五)干净型

我很钦佩郑董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的那段讲话--“一方面,要干净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中,干部员工必须树立干净的利益观,守住原则底线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弄清楚哪些是不能逾越的、不能触碰的,不畏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另一方面,要干净做事,发扬苏区优良作风。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改作风,提效率”的会议精神,提高做事效率,拒绝拖延,努力做到文不过夜,案不留牍,当日事、当日毕。

感谢各位领导、同事的聆听,敬请批评指正!

点击关注赣州城投
点击关注更多
  • 赣州城投

  • 赣州土地置业

  • 赣州建工集团

  • 民晟实业公司

  • 纪检举报平台

李勇:《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发布时间:2017-07-05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城兴公司投资部 李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很久没有参加过演讲了,昨天特意剪了个快剪,剪完追悔莫及。不过,如果大家能给我一个小小的掌声鼓励,我还是会觉得很值。

好了,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演讲

一、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近代、现代有许多名人高度赞扬甚至崇拜王阳明的思想:

震廷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

阳明心学,是我终生的精神食粮。——蒋介石

王阳明的独具谋略,娴于兵法,是无可置疑的军事天才。—余秋雨(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我推崇王阳明,是因为他在朱熹理学已经成为正统的环境下,提出心学,有革命性的意义——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习近平为什么阳明心学为何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多名人对他推崇备至呢?

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阳明心学能给人向上的力量,前进的动力,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这里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下王阳明及其心学的核心思想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二、心学核心思想

(一)心即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二)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发正心、树正念走正道、立正业”、慎独自守、磊落坦荡、正大光明”、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成功依靠“致良知”,不靠巧取豪夺、投机取巧、侥幸撞运、聪明把戏、厚黑伎俩

(三)知行合一

知,就是指知善知恶的良知 。行,行为,行动。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

(四)立德、立功、立言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是古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不管王阳明主观意识是否追求,但客观上已被人打上这个“三不朽,两个半”的烙印,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

三、阳明心学对我们的启示:树五型风尚——塑造“五型”员工

(一)学习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就是考大学呗!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而言,就是要获得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呗!是的,这些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外在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达到了,还要不要学习?如有了工作之后还要不要学习,取得了一定成就之后还要不要学习?

我觉得,阳明心学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疑惑,“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如果连“知”都不了解,如何“知行合一”,如果不能更好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你根本不能分辨事物的好坏和事情的对错。真正的学习是来自有困惑,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当你真的感到有困惑时,你就会主动地去求教,求索,这时你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才是一种充满热情的学习。

主动学习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上路阶段”。只有你自己有学习的动力,你才会费尽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学习,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吸收最多的知识。

持续学习是学习的“高速路阶段”。只有有计划的学习,把学习当做生活的习惯,这样的常态才能保证你对学习的付出能得到更大的回报,学习不是做生意,付出一的成本就能收获二的收益。学习往往是前期投入大,回报小;而持续下去,你会发现回报越来越大。

全面学习是学习的“国道阶段”。在工作中,不仅要学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多了解同行业中的行业动态;不仅要学习本行业的问题,也要了解其他行业动态、社会问题、国际动态等情况。

(二)担当型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引申到工作上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做担当型员工,我认为的担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己,在符合大局利益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利益做担当。我想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还有一方面是为公,当个人利益和大局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我们要有真正的担当精神,要有为大我牺牲小我的精神,要明白利大我就是利小我的精神。

(三)适应型

“在其位谋其政”,不管你身处于什么环境,首先你先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把工作做精,把工作做,把工作做出彩。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要有把每个岗位做精的信心和责任。

(四)创新型

创新,首先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思想有很深刻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一是对工作方法等提出改进,能减少时间增进效率的方法就是创新的好方法;也是对传统思想的冲击,创新的思想也能让公司的脚步跟上当前市场的步伐。

(五)干净型

我很钦佩郑董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的那段讲话--“一方面,要干净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中,干部员工必须树立干净的利益观,守住原则底线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弄清楚哪些是不能逾越的、不能触碰的,不畏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另一方面,要干净做事,发扬苏区优良作风。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改作风,提效率”的会议精神,提高做事效率,拒绝拖延,努力做到文不过夜,案不留牍,当日事、当日毕。

感谢各位领导、同事的聆听,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