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应有“人的现代化”
--读《腾冲之围》有感
工程公司项目四部 黄红梅
军史作家余戈以其首倡“微观战史”的研究写作风范,满载四年心血,用《腾冲之围》讲述了“中国远征军一个集团军与日军师团在腾冲的大决战,最终中国军队重创日军,并在最后决战中歼灭‘腾冲守备队’三千余人”的局部战场“微观”全景图。“战争能力永远是一个民族的‘元实力’”,战争考验着一个民族素质的现代化程度,而且是最核心的那部分,比如理性、认真、严谨、坚忍的作风;转换至和平岁月,你会发现它何尝又不是现代企业最推崇的信条。作者通过讲述战争陷入对“人的现代化”的困惑和思考之中,细心品读《腾冲之围》后,让我颇受启迪、感触良多。
一是《腾冲之围》启迪我们,企业员工应注重素质的提升。纵观腾冲之战,中国军队往往陷入艰苦的消耗战、人体战,与日军的伤亡比例经常在3:1以上,甚至更多。究其原因,据《腾冲之围》反映,很多是抓壮丁的士兵刚摸枪就上了战场,缺少必要的训练,缺乏武器保养的意识,严重影响攻坚战的效果。毋庸置疑,人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换而言之,人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面对全球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经济大变革时代,作为现代企业的员工,应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要抓紧抓实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学习,寓工作于学习中,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学习化;寓学习于工作中,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工作化,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
二是《腾冲之围》告诫我们,企业员工应注重细节的养成。作者在撰写《腾冲之围》过程中,一直在仔细对比同一场战斗的多个来源的战斗报道,发现经常是一笔糊涂账:打下了什么地方,是否完全占领,歼灭多少敌人,本方有多少损失,往往语焉不详。而日军的单兵记录能力很强,除了生还者留下大量的战地日志,还有士兵在军旗上记录每一天的战斗地点。正如俗语所言:“细节决定成败”,一支部队如果不注重细节谈何打胜仗,一个员工不注重细节谈何狠抓工作落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企业员工的我们,务必从身边小事做起,把一个个小的成果聚集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果。要秉承“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的工作理念,保持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做一个注重细节的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三是《腾冲之围》警示我们,企业员工应注重作风的转变。《腾冲之围》披露,中国远程军经常报喜不报忧,最严重的一次是还没完全占领阵地就发捷报,结果阵地失手,造成战场各部队一起陷入被动。错发战报的军官也因此受到了军法制裁。无独有偶,尽管中国远征军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每个指挥官使用自己的通讯规则,无视是否能与其他部队进行有效联络,战机的延误就是可以预见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血般的纪律,就没有强劲的战斗力;一个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个人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市开启了新一轮作风建设的序曲,已然吹响改作风、提效率的进军号。作为城投的一员,我们应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在锐意进取中争先创优,在遵规守纪中永葆定力。
正如余戈所言:“战争与战场,永远是检验先进与落后的终极平台”。我们要通过认真研读、深刻领会《腾冲之围》,打通七十余年的时空隧道,使那段远去了的战争带给我们强烈的现实感。作为和平年代的企业员工,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细微处了解我们落后在哪儿,不忘历史,砥砺奋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反哺,对身边人、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争做一名优秀的“城投人”。
赣州城投
赣州土地置业
赣州建工集团
民晟实业公司
纪检举报平台
企业员工应有“人的现代化”
--读《腾冲之围》有感
工程公司项目四部 黄红梅
军史作家余戈以其首倡“微观战史”的研究写作风范,满载四年心血,用《腾冲之围》讲述了“中国远征军一个集团军与日军师团在腾冲的大决战,最终中国军队重创日军,并在最后决战中歼灭‘腾冲守备队’三千余人”的局部战场“微观”全景图。“战争能力永远是一个民族的‘元实力’”,战争考验着一个民族素质的现代化程度,而且是最核心的那部分,比如理性、认真、严谨、坚忍的作风;转换至和平岁月,你会发现它何尝又不是现代企业最推崇的信条。作者通过讲述战争陷入对“人的现代化”的困惑和思考之中,细心品读《腾冲之围》后,让我颇受启迪、感触良多。
一是《腾冲之围》启迪我们,企业员工应注重素质的提升。纵观腾冲之战,中国军队往往陷入艰苦的消耗战、人体战,与日军的伤亡比例经常在3:1以上,甚至更多。究其原因,据《腾冲之围》反映,很多是抓壮丁的士兵刚摸枪就上了战场,缺少必要的训练,缺乏武器保养的意识,严重影响攻坚战的效果。毋庸置疑,人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换而言之,人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面对全球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经济大变革时代,作为现代企业的员工,应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要抓紧抓实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学习,寓工作于学习中,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学习化;寓学习于工作中,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工作化,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
二是《腾冲之围》告诫我们,企业员工应注重细节的养成。作者在撰写《腾冲之围》过程中,一直在仔细对比同一场战斗的多个来源的战斗报道,发现经常是一笔糊涂账:打下了什么地方,是否完全占领,歼灭多少敌人,本方有多少损失,往往语焉不详。而日军的单兵记录能力很强,除了生还者留下大量的战地日志,还有士兵在军旗上记录每一天的战斗地点。正如俗语所言:“细节决定成败”,一支部队如果不注重细节谈何打胜仗,一个员工不注重细节谈何狠抓工作落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企业员工的我们,务必从身边小事做起,把一个个小的成果聚集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果。要秉承“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的工作理念,保持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做一个注重细节的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三是《腾冲之围》警示我们,企业员工应注重作风的转变。《腾冲之围》披露,中国远程军经常报喜不报忧,最严重的一次是还没完全占领阵地就发捷报,结果阵地失手,造成战场各部队一起陷入被动。错发战报的军官也因此受到了军法制裁。无独有偶,尽管中国远征军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每个指挥官使用自己的通讯规则,无视是否能与其他部队进行有效联络,战机的延误就是可以预见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血般的纪律,就没有强劲的战斗力;一个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个人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市开启了新一轮作风建设的序曲,已然吹响改作风、提效率的进军号。作为城投的一员,我们应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在锐意进取中争先创优,在遵规守纪中永葆定力。
正如余戈所言:“战争与战场,永远是检验先进与落后的终极平台”。我们要通过认真研读、深刻领会《腾冲之围》,打通七十余年的时空隧道,使那段远去了的战争带给我们强烈的现实感。作为和平年代的企业员工,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细微处了解我们落后在哪儿,不忘历史,砥砺奋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反哺,对身边人、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争做一名优秀的“城投人”。